Share - WeChat
【原标题】“以负责任的智慧影响数字化未来”——中国与世界共享人工智能发展红利
文/参考消息报记者 张紫赟 汪海月
四台双足机器人在迷你绿茵场上追逐攻防,上演一场别开生面的机器人足球赛;人工智能(AI)跨境游译站里,多语种AI透明屏轻松打破语言障碍;户外草坪上,一位机器人咖啡师熟练制作定制咖啡……日前在安徽省合肥市举办的第八届世界声博会上,多项AI技术和产品精彩亮相,勾勒出人工智能加速赋能千行百业的生动图景。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数据显示,经测算,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超9000亿元,同比增长24%。
从开放核心平台与智能算法,到提供硬核机器人装备与系统方案,再到构建吸引全球伙伴的创新生态、深化国际合作,中国正以多层次、宽领域的实践,将人工智能发展红利转化为全球共享的时代机遇。

机器人在第八届世界声博会上进行足球比赛(汪海月 摄)
推动AI技术走向普惠
在第八届世界声博会发布会上,科大讯飞正式发布首个原生支持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的智能体平台Astron以及“开箱即用”的八大行业智能体,并面向全球开源,推动技术成果全球共享。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在发布会上表示,希望与全球开发者共创生态繁荣,在人工智能大模型红利兑现的关键时点,在技术能力上给予更好的支撑。
作为中国头部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之一,由科大讯飞创立的讯飞开放平台为开发者们提供大模型、语音合成与识别、语义理解、人脸识别等服务。截至今年10月31日,该平台已为全球开发者开放872项AI产品及能力,聚集超960万开发者团队,并在新加坡、沙特阿拉伯、德国、巴西等海外多个地区部署服务节点,为开发者提供低时延、高质量的AI能力支撑。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已发布1509个大模型,在全球已发布的3755个大模型中数量位居首位。自今年初中国深度求索公司(DeepSeek)的开源模型引起全球关注后,阿里巴巴、百度、字节跳动等多家中国公司的人工智能模型也纷纷加入开源阵营,推动AI技术走向普惠。如阿里通义千问大模型在全球被广泛使用,全球下载量突破6亿次。
“来自中国的大模型技术帮助我们缩短开发时间,降低开发成本,让我们能更迅速地开发升级自己的大模型和行业应用,应用于医疗健康等领域。”参加本次世界声博会的一家泰国人工智能企业首席科学家朱蒂·旺戈萨说。这家公司开发的大语言模型技术底座既运用了中国的深度求索、通义千问等大模型的能力,也运用科大讯飞的开放平台训练数据。
当开源大模型为全球AI技术创新打下“地基”时,来自中国的智能化解决方案,也在全球的工厂与城市中“落地开花”。
在新西兰南岛的一家牛奶厂,一套由无线传感器、无线数据采集站、智能运维软件等组成的智能无线监测系统正实时捕捉28台设备运行的“各项健康指标”,并将数据信号收集分析,呈现在工业设备智能运维平台上。
“过去这里主要靠人手持仪器检测,工作量大,数据采集效率较低,通过应用这套智慧系统,可以对生产设备进行全天候智能诊断,发现故障隐患精准预警,并在每月生成详细的诊断报告,提供设备检修、维修建议,确保工厂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作为这一智能运维解决方案的提供方,安徽容知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海外业务负责人谢瑛说。
容知日新是一家AI技术驱动的工业服务企业,已建有由20万台工业设备形成的数据库。基于强大的数据库和持续升级的算法,这家企业的设备智能运维解决方案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电力、石化、冶金等多个行业和场景,并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工厂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专属方案。
这并非个例。今年缅甸强震救援中,7小时极限开发的中缅英互译系统打通救援生命线;智能化种植养殖管理助力柬埔寨农户“鼓起钱袋子”;医疗智能影像分析降低新加坡医院里微小病灶漏诊风险,提升检查效率……中国“智”正跨越国界,“惠”及全球。

第八届世界声博会上展出的长者陪伴机器人(右)(新华社)
中国机器人海外“圈粉”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的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第一大机器人生产国,工业机器人产量由2015年的3.3万套增长至2024年的55.6万套,服务机器人产量为1051.9万套,同比增长34.3%。机器人成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惠及全球的新亮点,为全球生产力革新和绿色转型提供了“中国选项”。
傍晚时分,沙特阿拉伯吉达市以南约80公里处的荒漠中,5000多台来自中国的光伏清扫机器人准时上岗,用特制的滚刷抚过光伏组件,将堆积一天的沙尘轻轻扫落,在短短2个半小时里,就能完成大型光伏发电项目——沙特阿尔舒巴赫光伏电站的清洁工作。
通过搭载智能算法和多种传感器,这些“机器人清洁工”可以自主规划路线、感知周边环境、进行自主决策,在50多度的高温和超强风沙中也能稳定、可靠地擦亮这片占地面积约53平方公里的光伏电站。
“组件表面灰尘堆积会阻挡阳光、造成热斑效应等,带来严重的风险隐患与发电量损失,通过应用这些机器人可以减少灰尘带来的发电率损失,并延长组件使用寿命,提升电站整体稳定性与安全性。”该项目现场采购负责人詹学涛说。
这些光伏清扫机器人由仁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除了光伏清扫机器人,这家中国科技企业今年正式推出的光伏组件安装机器人也在沙特阿拉伯的一座光伏电站上岗,搭载高精度机械臂,一台机器人每天能够精准安装超过650片重达60公斤的光伏组件,安装效率是人工安装的三到四倍。
“目前我们的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中东、中亚、南亚、拉美等地区的25个国家,累计覆盖超过260座光伏电站,为这些国家的绿色转型提供智慧方案。”仁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负责人王培培说。
在国内机器人技术日益成熟、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的同时,中国制造的机器人加速走向全球市场赋能产业革新。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市场份额跃居全球第二,今年上半年出口继续增长61.5%。烹调、清洁、送餐、娱乐等功能的机器人越来越智能,为全球消费者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埃夫特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于电子、光伏、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船舶等行业,2024年销量超过1.6万台。除了助力中国工厂的生产线升级,这家公司的机器人产品也受到了意大利汽车企业玛莎拉蒂、菲亚特,以及德国宝马、大众等知名汽车制造商的青睐。
“我们为这些汽车厂商的智能化生产提供智能机器人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包括喷涂焊接、精密装配、搬运等,助力提升生产效率。”埃夫特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游玮表示,2019年,公司生产的机器人就开始销往欧洲。在游玮看来,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让“中国产”的机器人得以在国际市场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在火热的人形机器人赛道,在持续完善技术和研发生产链条的同时,一些人形机器人也在海外持续圈粉,勾勒出未来应用的多样场景。
作为达到L3(辅助级)机器人技术水平的智能助手,由奇瑞子公司安徽墨甲智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人形机器人“墨茵”已进入马来西亚、阿联酋、南非、波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当地汽车4S店内实现应用。
这位机器人导购具备多模态感知、自主路径规划及大模型交互的能力,可以精准讲解车型、与顾客进行互动,带来颇具未来感的全新体验。
“墨茵与客户的互动效果出众,大家都非常着迷,孩子们总想了解她的工作原理,当今世界正经历技术革新,我们认为让机器人在展厅接待客户是绝佳方案。”南非一家汽车4S店销售经理理查德·比肖夫说。
搭建国际合作平台
由于中国庞大的应用场景、丰富的数据资源和日臻完善开放的产业生态,越来越多外企正将中国视为其全球AI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核心基地,共享发展机遇。
在聚焦英国和欧洲市场三年后,英国企业多元人才科技联合创始人辛西娅·戴维斯计划在中国推出AI驱动的招聘平台,这也是其公司的首次海外扩张。“中国层出不穷的AI创新成果让我深受鼓舞——其发展速度之快、创新活力之强,以及对合作的开放态度都令人惊叹。正是这些因素促使我决定来到中国,开拓我们的AI招聘平台。”
德国工业软件开发公司总经理克劳斯·贝内克博士也将发展的目光投向了中国。“我们开发了一种数据模型,我希望能够借助中国开发者的力量,来加快它的开发进程。”克劳斯说,中国的深度求索(DeepSeek)大模型所能实现的功能让他惊讶,他希望在中国建立一家公司,在这里进行大部分的软件开发工作,并推动技术落地。
一些在中国深耕多年的外企也在加大AI领域的投资布局和合作。在近期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日本松下集团发布中国AI战略,聚焦用户场景和AI产业基建进行全链条布局;德国博世集团和苏州工业园区签约,计划未来五年投资约100亿元人民币,研发生产先进的全栈式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解决方案及智能座舱软硬件相关产品;和铂医药和阿斯利康集团旗下独立医疗科技企业Evinova宣布合作,共同应用AI与数字化技术,提升创新生物疗法的开发效率。
从产业合作到技术研发、人才交流、未来治理,中外力量正携手共绘一个安全、包容、可持续的智能未来。
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和多个国家深化安全技术与产业合作,促进全球城市安全治理和防灾减灾更加高效精准:与乌干达麦克雷雷大学共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推进中乌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联合研究;与英国拉夫堡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展滑坡监测技术研究;与新加坡合作部署智慧消防栓项目,对城市街道的消防栓进行智慧监测和预警……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党委专职副书记范观兵说,研究院还牵头成立了国际巨灾科学平台,与英国、瑞士、日本、泰国的高校院所加强巨灾领域的研究和技术交流。
中国正成为全球AI生态中不可或缺的创新源头、合作推动者和规则共建者。科威特人工智能协会主席、科威特王室成员穆罕默德·艾哈迈德·萨巴赫亲王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书面专访时说,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与治理实践,正以“负责任的智慧”影响世界数字化未来。

刊于《参考消息》2025年11月27日第9版
编辑 杨汀
2022年7月12日,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正式成立,从互联网领域的国际盛会发展为国际组织,总部设于中国北京。我们将致力于搭建全球互联网共商共建共享平台,推动国际社会顺应信息时代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共迎安全挑战,共谋发展福祉,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