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WeChat
近日,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将于11月6日至9日在乌镇举行。自2014年起,这座千年古镇便不再仅是旅游胜地,而是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承载着数字时代的梦想与使命。
何以乌镇?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无数人心头。
在乌镇峰会召开前夕,由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撰写的《何以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纪事》由浙江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这是一本从亲历者角度记录乌镇峰会“前世今生”的著作。书中有故事、有细节,有思想、有见识,读完让人很有收获和启发。
大幕拉开,大咖云集,小乌镇大世界
久久为功,浙江贡献
未来已来,命运与共

何以乌镇(节选)
2014年,必定是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
1994年,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到2014年恰好是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周年。伴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搭上了世界信息化的高速快车,互联网为中国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作为互联网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已通过互联网同世界紧紧连在了一起。与此同时,同世界各国一样,中国既面临着互联网这一20世纪最伟大发明之一带来的空前发展机遇,也面临着缩小数字鸿沟、打击网络犯罪、确保网络安全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战。能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不仅是对中国,也是对世界各国的考验。
2014年,根据全球互联网发展的大势和中国发展的实际,提出由中国牵头召开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为主题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与世界各国共商共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共同构建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而从这一建议的提出到最终确定,只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乌镇,位于浙江嘉兴桐乡,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有1300多年建镇史。乌镇古名乌墩、乌戍,为吴越边境“突起”的兵家必争之地。为何称“乌”,一说为“越王诸子争君长海上分封于此,遂为乌余氏”。一说“因土地神乌将军而名乌”。新中国成立前,划分为乌、青二镇,以运河为界,河西为乌镇,属湖州府乌程县,河东为青镇,属嘉兴府桐乡县;新中国成立后,统一划归为桐乡县(1993年撤县设市),统称乌镇,又被称为“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是中国著名作家茅盾的故乡。
2014年11月19日,作为全世界互联网领域的一件盛事,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隆重召开。
首届大会以 “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为主题,从2014年11月19日至21日为期三天,围绕国际互联网治理、互联网新媒体、跨境电子商务、网络安全、打击网络恐怖主义等议题共举行10多场分论坛和高端对话,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名嘉宾、600多名记者云集。一时间,全世界关注的目光齐聚这个江南小镇。
作为在乌镇筹办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前线总指挥”和新闻发言人,笔者在闭幕新闻发布会上的一句话,既是对会议盛况的最好概括,也成了描述世界互联网大会的金句,被与会者广为流传:“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无论是媒体还是互联网界,不在乌镇,就在前往乌镇的路上。”
——节选自《何以乌镇》第一章 那年花开
何以乌镇

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
《何以乌镇》以权威视角和一手资料,系统梳理了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从2014年发端至2024年走向全球的完整十年历程。
全书共分12章,以扎实的史料和详实的内容,回顾了互联网发展的关键节点与重要政策文献,同时生动呈现了法迪·切哈德、潘建伟、维纳·措恩等一批推动全球互联网进程的杰出人物的思想与贡献。语言平实而不失深度,信息密集而脉络清晰,是一部理解互联网治理与发展不可多得的纪实之作。
来源:“浙江人民出版社”公众号,原文有删减
2022年7月12日,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正式成立,从互联网领域的国际盛会发展为国际组织,总部设于中国北京。我们将致力于搭建全球互联网共商共建共享平台,推动国际社会顺应信息时代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共迎安全挑战,共谋发展福祉,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