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Share - WeChat

“文化遗产数字化·光明观察”系列述评④

数字技术在打破时空桎梏同时,也在不断推动全球文化遗产在赛博世界里“活态传承”,促成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实现深度交融与共生共荣。

中国敦煌研究院联合多机构,构建石窟寺群风险监测预警平台,推动文物保护向预防性、主动性转变;德国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搭建数字平台,整合跨机构资源,为全球瓷器研究提供资源共享服务;中英两国博物馆携手合作,用AI修复、红外感应等技术还原亚述历史,为文化遗产“活”起来提供范例……

这些颇为典型的案例,均来自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期间发布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案例集(2025)》(以下简称“案例集”)。

光明观察④|这份案例集,缘何受到全球瞩目

《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案例集(2025)》。光明网记者 李伯玺 赵金悦 潘迪/摄

这份案例集是基于世界互联网大会今年7月开启的全球性文化遗产数字化优秀案例征集活动。此次征集设置了“文化遗产保护”“考古”“展示利用”三个方向,面向政府部门、国际组织、社会团体、文博单位、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及其他有关单位开放。

“为确保案例征集的广覆盖、高质量和国际性,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进行传播和动员,共收到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项案例申报,内容覆盖文化遗产保护、考古、展示利用等多个领域。”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介绍,经过专业评审,最终遴选出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40项代表性案例。可谓“件件精品、各具特色”!

光明观察④|这份案例集,缘何受到全球瞩目

“亚述之王”特展交互式展示与传播中,亚述巴尼拔的宫殿。

从整体来看,这些案例彰显保护优先的理念,注重可持续发展;技术融合深入,应用创新显著;跨界协作广泛,国际合作密切;公众参与增强,展示方式创新。此外,入选案例地域分布广泛、类型丰富多元,充分展现全球文化遗产数字化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实践经验,也为全球文化遗产数字化工作提供宝贵经验,更体现了国际社会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高度重视与共同担当。

世界互联网大会致力于推动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与跨界融合,过往的每一步都方向清晰、扎实有力:从今年1月份开始,世界互联网大会在北京举办了多场文化遗产数字化专题调研会,邀请近20位文博领域专家代表,围绕大会开展文化遗产数字化国际交流合作展开深入研讨;今年5月份,世界互联网大会召开了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传承座谈会,大会国际组织希望充分发挥国际平台优势,以互联网促进世界优秀文化交流互鉴……

光明观察④|这份案例集,缘何受到全球瞩目

德累斯顿皇家瓷器收藏(SKD)网站首页。

世界互联网大会推出这份案例集,核心目的便是希望通过案例分享,促进各国在文化遗产数字化领域的经验交流与技术合作,推动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展望未来,大会国际组织将持续关注数字技术与文化遗产融合发展的新应用、新趋势,继续发挥好国际交流合作平台的作用,推动数字技术与文化遗产的深度融合,构建开放、包容、协作、共享的国际合作机制。

路虽远,行则将至。文化遗产数字化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它既是世界的课题,更是全球的责任。相信在各方携手努力下,数字技术将更好地守护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让古老文明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为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迈向新阶段注入文化动能。

撰文:雷渺鑫 编辑:李政葳)

相关阅读:

光明观察①|数字文明,全球互鉴共享

光明观察②|一场以数字之名的“双向奔赴”

光明观察③|连接历史未来,数字化让文化遗产绽放新生

2022年7月12日,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正式成立,从互联网领域的国际盛会发展为国际组织,总部设于中国北京。我们将致力于搭建全球互联网共商共建共享平台,推动国际社会顺应信息时代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共迎安全挑战,共谋发展福祉,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