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Share - WeChat

  9月14日,“数智文遗陕西行”全媒体采访团走进汉景帝阳陵博物院,探寻数字人文与汉景帝阳陵博物院的更多可能,感受数字化技术对文博产业所带来的重要影响。

kappframework-NmuDbB(1)(1).png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博物馆不再是静态的文物陈列场所,而是转变为融合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提供沉浸式体验的文化交流空间。渭河之畔,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巍然屹立,作为依托西汉帝陵遗址建立的大型博物馆,该馆正以其前瞻性的视野,将数字媒体技术深度融入文物保护、展示与教育中,构建起历史与现实对话的桥梁,为观众开启一场跨越千年的时空之旅。

kappframework-DNSNGh(1)(1).png

  技术赋能再现历史场景

  汉景帝阳陵的核心魅力在于其宏大的地下遗址群。然而,出于保护的需要,大部分遗址无法直接暴露于开放环境中。如何让观众直观感受地下王国的震撼?阳陵博物院给出了数字化的解决方案。

kappframework-uPPfrV(1)(1).png

  在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地下馆),博物馆巧妙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在葬坑外,用高精度投影设备将动态影像精准投射于坑道遗址的面板之上。原本静止的陶俑瞬间“活”了起来。武士披甲执锐,肃立守卫,宦官宫女衣袂飘飘,款款而行。牲畜家禽生动活泼,穿梭其间。再配合环绕立体的解说及声效,一幅幅西汉宫廷生活图景栩栩如生地再现于观众眼前。这种“虚实结合”的展示手法,不仅弥补了遗址观赏性的局限,还更大程度激发了观众的想象力,使其能身临其境地理解汉代的丧葬观念和丰富的社会生活面貌,实现了从“观看”到“体验”的质的飞跃。

  数字媒体与博物馆使命的深层关联

kappframework-qtLoqV(1)(1).png

  阳陵博物院对数字媒体的广泛应用,绝非简单的技术堆砌,其背后是与博物馆核心职能的深度契合。

kappframework-IgcjUv(1)(1).png

  保护与展示的平衡。数字技术有效缓解了文物保护与对外开放之间的矛盾。通过非接触式的数字化展示,既减少了文物本体的环境风险,又最大化地揭示了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实现了“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教育功能的深化。数字媒体将晦涩的历史知识转化为直观、有趣、易于理解的视听语言,极大地降低了认知门槛,吸引了不同年龄、不同知识背景的观众。互动式学习激发了主动探索的兴趣,使博物馆成为真正的第二课堂和终身学习场所。

kappframework-cvOZDC(1)(1).png

  在传播上,数字内容易于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复制与传播。在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微信公众平台,该馆利用数字技术,通过打造线上虚拟展厅、发布数字文创产品等,打破了地理和时间的限制,将汉文化的影响力扩大,有效提升了博物馆的公众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

kappframework-pwNuah(1)(1).png

  汉景帝阳陵博物院的实践充分证明,数字媒体并非历史的对立面,而是讲述历史,激活历史的强大工具。它像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沉默的遗址、精美的文物与当代人的情感认知紧密连接起来。

  在这里,科技不再是冷冰冰的代码与设备,而是充满了人文温度的历史阐释者。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阳陵博物院将继续探索数字人文的更多可能性,让沉睡千年的帝陵持续焕发新的生机,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树立标杆,在数字时代谱写文博事业的新篇章。

2022年7月12日,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正式成立,从互联网领域的国际盛会发展为国际组织,总部设于中国北京。我们将致力于搭建全球互联网共商共建共享平台,推动国际社会顺应信息时代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共迎安全挑战,共谋发展福祉,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