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WeChat
近日
微软研究院发布了名为
《与AI共事》的研究报告
报告显示
知识工作、沟通和销售类岗位
正处于被人工智能影响的最前沿
而看护、清洁工
技工、机械操作工等
体力劳动者几乎未受影响
员工借助AI系统开展工作。
图源:新华社
AI在“搬什么砖”
研究发现
生成式AI在工作中
主要扮演两大角色
辅助用户完成任务和
直接执行特定工作
从用户需求来看
人们最常借助AI
完成三类任务
即收集信息、写作创作、沟通协调
从AI实际使用情况来看
AI主要负责
提供信息与协助、撰写内容
教学指导、给出建议
AI古籍修复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厅中的展示。
图源:新华社
其中
在40%的对话中
用户目标与AI行动
并不完全相同
这意味着在多数场景下
AI并不是在做人的工作
而是协助人完成工作
这些职业
最“吃”AI红利
在报告中
研究团队建立了一个
“AI适用度得分”
结合使用频率、成功率
AI任务完成率、影响范围等指标
衡量各职业受AI影响的强弱
其中
得分最高的职业包括
翻译与口译、作家与编辑
销售与客服人员等
语言密集型岗位
这是由于这些岗位依赖语言
知识与沟通能力
这些能力正是
生成式AI的强项
工作人员展示AI辅助快速生成服装款式。
图源:新华社
相比之下
护工、技工等体力劳动及
机械操作类职业得分较低
因为这类工作
主要依靠与体力
与AI能力范围
匹配程度较低
值得注意的是
AI适用度与职业薪酬
或教育水平
没有明显关联性
也就是说
AI冲击的
并不是高薪或低薪工作
而是语言与知识密集型工作
“人机协作”而非“取代人类”
生成式AI通过
辅助信息处理、内容创作
教学指导等活动
深刻影响知识型、沟通型职业
成为职场的“高效协作工具”
但研究团队强调
AI并非职业的“替代者”
而是通过人机协作
优化工作流程
提升工作效率
在研究报告中
研究人员使用ATM的例子
来佐证这一观点
2024年1月25日,人们在土耳其安卡拉一处银行自动柜员机前办理业务。
图源:新华社
曾经自动提款机的出现
被认为会取代银行职员
但实际上只是改变了
银行的工作模式
传统柜台服务仍然保留
并在此基础上
客户服务项目得到了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
AI让每个人公平拥有了
一个“集体智慧”
就看谁更能脑洞大开
当个体能力被技术加持放大
领域边界和职业发展前景
就会得到极大拓展
2022年7月12日,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正式成立,从互联网领域的国际盛会发展为国际组织,总部设于中国北京。我们将致力于搭建全球互联网共商共建共享平台,推动国际社会顺应信息时代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共迎安全挑战,共谋发展福祉,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