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WeChat
继智能体(Agent)之后
最近
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
即模型上下文协议
成为了人工智能(AI)领域的新晋热词
伴随着OpenAI、谷歌、
字节、腾讯等巨头们纷纷入局
MCP的热度一路蔓延
这场技术浪潮被类比为
“AI领域的统一度量衡”
据说可以让AI应用开发
像“搭积木”一样简单
MCP到底是什么
MCP
是一款让AI连接万物的标准协议
简单来说
如果AI支持MCP协议
就像学会了一门标准化“语言”
可以直接与外界的数据、工具互动
更通俗一点
MCP相当于给大模型
装上了一个“万能插座”
定义了一个标准的“USB接口”
MCP协议逻辑
图源:网络
这意味着
开发者能够像搭积木一样
先确定自己用什么大模型
而后通过调用MCP服务器
直接获取来自不同应用的数据信息
目前,高德地图、微信读书等应用
均已推出官方MCP服务器
图源:高德开放平台
今年2月以来
MCP的浪潮席卷全球
OpenAI、谷歌、Meta、
阿里、字节、百度等多家大厂
纷纷宣布支持MCP协议
并推出自家的MCP平台
邀请各路开发者、应用服务商
进驻自家产品
正因为如此
MCP之于AI领域的意义
不亚于统一度量衡
极大地便利了各方的数据往来
MCP是AI的万能钥匙吗
在MCP协议之前
AI应用开发的门槛一直很高
开发者需要通过代码
教会AI理解和使用外部工具
否则
最后的模型输出效果会大打折扣
API运行逻辑
图源:36氪
MCP的出现极大便利了
AI开发者和应用服务商
开发者不需要对外部工具的性能负责
只需要对AI应用本身进行维护和调试
极大地减少了其工作量
与之对应地
应用服务商只需维护好
自己的MCP服务器
静待开发者接入
图源:36氪
但就目前而言
MCP生态仍在起步阶段
一些开发者表示
MCP存在“为了建立标准而建”的嫌疑
一方面
API也许是更简洁的方案
另一方面
大公司也未必愿意
将自己核心、实时的信息交付出去
此外
若MCP服务器并非官方推出
且欠缺精心维护
那么MCP的安全性、服务稳定性等方面
也可能存在问题
足够开放
才能获得AI时代的船票
MCP的爆火
经历了几个阶段
从美国AI初创公司Anthropic
提出MCP初期时的关注寥寥
到今年2月
Cursor、VSCode、Cline等AI工具
纷纷宣布支持MCP协议
再到大模型厂商进场
MCP协议开始声名鹊起
3月27日
OpenAI宣布支持MCP协议
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
曾在社媒发布推文称
“接入还是不接入,这是个问题”
不过随后不久
谷歌便宣布接入了MCP
图源:X
大厂纷纷宣布支持MCP协议
与之前Deepseek冲击硅谷的故事
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本质都是大模型厂商
在生态战略上的转变
与其各自为政,不如求同存异
拥抱更开放的协议
集体把蛋糕做大
足够开放、开源的路线
或许才是当下AI科技行业的最优解
参考:界面、财联社、36氪、环球网、IT之家、每日经济新闻
2022年7月12日,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正式成立,从互联网领域的国际盛会发展为国际组织,总部设于中国北京。我们将致力于搭建全球互联网共商共建共享平台,推动国际社会顺应信息时代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共迎安全挑战,共谋发展福祉,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