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WeChat
参考消息网4月6日报道 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4月1日刊登题为《人脸计算:个人技术的新形态》的文章,作者是蒂姆·巴贾林,内容编译如下:
科技界围绕“人脸计算”的热潮正在迅速升温。有支持者相信,诸如头戴式虚拟现实显示设备(VR头显)、智能眼镜之类的设备必将彻底改变我们与科技的互动方式。准备好迎接新的时代,让你的脸成为新数字体验的中心吧!
早在2013年最初版本的“奥克卢斯-里夫特”虚拟实镜眼镜亮相美国消费电子展以后,就有人开玩笑地提出“人脸计算”这一说法。此后,“人脸计算”一词被用来指代绝大多数VR头显产品。
发明这一说法的本意是推出新的个人计算平台或者范式。不过,虽然“人脸计算”成为科技词汇已有十多年历史,但是目前的智能眼镜充其量只能算是处于早期阶段。
然而越来越明显的是,智能眼镜即将成为个人计算领域下一代的主要战场。随着人工智能、显示技术和小型化技术的进步,此类可穿戴设备不再是带有未来感的概念,而是成为快速迭代的有形现实。
把人工智能引入智能眼镜已经产生了颠覆性效果,把智能眼镜从新奇的电子产品变成了改善日常生活的强大工具。这些“智能体”能够处理从实时翻译到物体识别的各种复杂任务,提高智能眼镜对消费者及专业人士的价值。
使智能眼镜革命成为现实的一大关键性技术突破是增强现实(AR)显示技术的进步。更高的分辨率、更好的色彩精度和更大的视野提高了AR体验的沉浸感与价值。由于直接影响到用户体验,这些进步对于智能眼镜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我们需要至少等待两三年才能看到智能眼镜所需的光学显示技术取得突破,但我现在已经看到一些新型AR光学镜片表现出真正的潜力,有望最迟在2026年底就助力部分智能眼镜产品。
接入人工智能是当代智能眼镜最具革命性的变化。从个性化通知到实时信息叠加,人工智能正在使这些设备变得真正“智能”。正如AR研究先驱路易斯·罗森伯格所说,“这不只是在增强你的世界,同时也在增强你的大脑”。
有两个研发领域对智能眼镜的未来具有重大意义:电池续航时间和交互方式。无需频繁充电就能续航一整天将是最重要的能力。同样,科研人员正在探索手势识别、眼球追踪、语音控制等与智能眼镜进行互动的新方式,希望提高操作的直观性和便捷性。
从2023年到2028年,智能眼镜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到20%。增长的推动力不仅仅是消费者的兴趣,还包括越来越多企业场景用途。医疗、物流、零售等行业正在探索智能眼镜在远程协助、免触屏访问信息、员工培训等领域的有价值的应用。
随着智能眼镜变得越来越普及,人们对于隐私和数据保护的担忧也在增多。各国政府与行业组织正在制定指导方针和规定,确保此类设备不会侵犯个人隐私权。在功能与隐私之间把握适当的平衡对于智能眼镜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行业组织正在合作制定智能眼镜的生产标准,为可穿戴AR设备打造统一的生态系统。这些标准将解决对于产品普及具有重要意义的互操作性、安全性和用户舒适度问题。
放眼未来,我们看到智能眼镜显然不只是又一种电子产品,而是有望成为下一代个人计算平台。具备把数字信息叠加到物理世界的能力,再加上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思考能力与互动方式,智能眼镜就很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我们从事工作、进行沟通以及与场景互动的方式。(编译/刘子彦)
2022年7月12日,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正式成立,从互联网领域的国际盛会发展为国际组织,总部设于中国北京。我们将致力于搭建全球互联网共商共建共享平台,推动国际社会顺应信息时代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共迎安全挑战,共谋发展福祉,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