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互联网产业迎来机遇

2024-08-27
来源:世界互联网大会
分享

  近日,商业航天不断迎来政策利好,卫星互联网更是得到各方关注。

  中国卫星互联网频迎政策催化

  卫星互联网是指以卫星为接入手段的互联网宽带服务模式,好比将地面基站搬到太空中,每颗卫星就是一个基站。

  早在2020年4月,中国国家发改委已将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信息基础设施范畴。工信部2021年印发《“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提出了加快布局卫星通信,初步形成覆盖全球、天地一体的信息网络,为陆海空天各类用户提供全球信息网络服务。

  近期,中国政府先后印发《关于规范中央企业采购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创新信息通信行业管理 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明确提出在卫星导航、芯片、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先进医疗设备等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充分发挥中央企业采购使用的主力军作用,带头使用创新产品;提出深入推进电信业务向民间资本开放,有序推进卫星互联网业务准入制度改革。

卫星互联网产业迎来机遇

  2024年8月6日,中国低轨互联网“千帆星座”成功首发。

  图源:央视新闻

  8月6日,中国“千帆星座”的首批组网卫星以“一箭18星”成功升空入轨。华泰证券通信分析师表示,这是中国几大卫星互联网低轨星座中首次组网发射,代表中国卫星互联网建设大潮开启,“G60卫星”的加速部署也意味着地方国资正在灵活机制的推动下加速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

  浙江大学微小卫星研究中心主任金仲和表示,卫星互联网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全球太空经济基础建设初期,要靠“国家队”进行战略布局,也要支持商业航天企业在竞争中发挥作用,共同实现跨越式发展。

  卫星互联网赛道投资价值显现

  目前,中国各地结合卫星互联网产业情况,在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卫星运营等方面积极布局赛道,多地出台政策支持产业发展。今年5月,河北交投二号、三号卫星发射成功,这些卫星是中国低轨卫星物联网星座“天启星座”的重要组成部分。6月,北京丰台区卫星互联网产业园开园。丰台区相关负责人透露,将加强与卫星互联网头部企业及其生态伙伴的协调联动,重点挖掘精密仪器、高端元器件、电磁材料等高附加值商业航天创新成果、设施资源等。

  总体来看,卫星互联网的应用场景广阔,不仅在特种领域有应用,在其他多个领域的应用或能带来新的产业增长,如低空经济、防灾减灾、自动驾驶、物联网等。

  近日,世界互联网大会会员单位盛邦安全正式进军卫星互联网安全领域。盛邦安全董事长权小文表示,卫星互联网可以为全球范围内用户提供高带宽、灵活便捷的互联网接入服务,为物联网、移动通信、海上通信等领域带来更快更高效的链接服务。随着卫星互联网的发展,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需要有效的安全措施来保障通信的安全与隐私。盛邦安全高级副总裁郑重表示,“这也为卫星互联网安全产业信息安全产业带来机遇,包括卫星终端可信接入、卫星加密传输、抗干扰技术等方面,进一步扩大了卫星互联网的商业价值。”

卫星互联网产业迎来机遇

  根据美国卫星工业协会(SIA)2023年度《卫星行业状况报告》,2022年,全球卫星互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已从2014年的2460亿美元,增长到2810亿美元,在商业航天市场规模中占比73%,表明这一市场将迎来更加稳健的增长阶段。SIA数据也显示,2022年,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规模达到314亿元,2025年将升至446.92亿元。开源证券研报指出,卫星互联网突破在即,重视产业链各环节投资机会,可关注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卫星运营环节。

  卫星互联网正成为全球竞争焦点

  浙江大学微小卫星研究中心主任金仲和表示,当前全球卫星产业发展非常快,这在以前很难想象。

  多家欧美企业已相继提出卫星组网计划,包括美国SpaceX 星链、Amazon Kuiper System英国Oneweb、加拿大Telesat、Kepler、法国Stellar、韩国Hanwha、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Roscosmos的Sfera等星座计划。SpaceX4.2万颗的“星链”计划已发射6000余颗卫星,卫星互联网服务已覆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相对明晰的标准及商用模式。

卫星互联网产业迎来机遇

  图源:财联社

  以中国星网和垣信卫星为代表的企业正开始卫星互联网星座规模化建设。根据规划,垣信卫星将在2025年底前完成648颗GEN1卫星发射任务,实现区域网络覆盖,在2026-2027年完成后续648颗GEN2卫星发射任务,实现全球网络覆盖。

  “卫星产业需要突破性商业模式。”金仲和介绍,卫星互联网需要卫星大量发射才能组网,而产能与制造成本密切相关。他表示,在卫星用户群体方面,光靠政府的订单还不够,要把老百姓培养成卫星的用户,创造需求、挖掘需求、满足需求。此外,还需要在“技术-资本-管理”方面,实现创新融合,在卫星应用模式方面,实现用户直连卫星、卫星自主分发,这样才能让卫星互联网真正实现产业化。(编辑 李汶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