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Share - WeChat

  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居世界第二;网民规模达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提升至75.6%。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已深度应用于交通、教育、医疗等中国社会多个领域。在这个全球最为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蹄疾步稳。

  近年来,中国顺应信息化发展大势,立足中国互联网发展实践,将网络法治建设融入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不断深化对依法治网的规律性认识,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在立法、执法、司法、普法一体推进中形成了中国特色治网之道,为全球互联网治理提供了真实、客观、极具参考性的中国蓝本。

  法治体系日益完善

  你是否接到过这样的电话?“电商平台客服”以网购商品退款、理赔等理由,要求添加“客服账号”并共享屏幕;“金融平台工作人员”称“贷款逾期”影响个人征信,诱导转账消除不良征信记录;或是冒用熟人身份,请求“代充话费”“治病借钱”……针对防不胜防的电信网络诈骗,2022年,中国境内一部专门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的法律《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出台,以“小切口”为预防、遏制和惩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法律支撑。

  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也是全面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进程。而在数字化时代,更需要法治创新发展。

【数字文明中国实践】加强“数字法治”护航数字中国

  《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赵一帆/摄

  网络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立法。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今年3月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显示,自1994年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中国制定出台网络领域立法140余部,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根本,以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为依托,以传统立法为基础,以网络内容建设与管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等网络专门立法为主干的网络法律体系,为网络强国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特别是近十年间,中国进一步积极推进网络立法工作,先后制定《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五部专门法律;陆续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广告法》等法律,持续推进传统法律规范向网络领域延伸;通过编纂《民法典》等,对网络新业态下的民事权利保护、打击新型网络犯罪等作出专门规定。

  同时,中国紧跟技术发展和现实需求,前瞻性开展网络立法,持续针对新问题新挑战探索研究相关立法,实现了中国数据安全治理法律从无到有的《数据安全法》。作为全球首部专门的数据安全立法,该法律为其他国家和地区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治网能力持续提升

  日前,一条通过“AI换脸”技术制作的中国某男演员“多巴胺穿搭”短视频,在网络平台上引起诸多关注。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增加值)达5080亿元,人工智能产业已进入全球第一梯队。而需注意的是,在服务群众需求、丰富生活体验的同时,利用深度合成技术产生的违法行为也层出不穷。相关专业人士提出要制定和完善法律规制,建立数字社会的“自律机制”,加强数字文明建设。

  对此,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相关部门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分别从深度合成治理、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不同层面,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的规范与发展,促进其依法合理利用,维护网络空间良好生态。

【数字文明中国实践】加强“数字法治”护航数字中国

  图源网络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网络时代,网络暴力使不少无辜的人成为受害者,同样受到社会广泛重视。近年来,中国有关部门积极开展网络暴力打击整治工作。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于6月9日发布的《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要对网络诽谤、网络侮辱、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行为准确适用法律。去年11月,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制定出台《关于切实加强网络暴力治理的通知》,表示将从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角度,推动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制度。据统计,相关政策引导重点网站平台建立健全网络暴力防治机制,迄今已拦截清理涉网络暴力信息2875万条。

  针对网络空间中深度合成、网络暴力所进行的引导与规制,是近年来中国网络法治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并解决人民群众实际问题的一个缩影。而网络法治的完善,以及网络法治意识和素养的提升,还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提到,从拓展“互联网+普法”新模式到普及网络法律法规,从面向重点对象开展网络普法到强化网络法治研究教育,借助互联网,中国法治宣传教育的内容、形式、手段不断创新,网民法治观念全面提升,网络平台主体责任和行业自律有效落实,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日益成为网络空间广泛共识和基本准则。

  推进数字文明国际治理

  网络法治既是数字治理的重要方式,也是数字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近十年来,中国特色网络法治体系不断完善,网络立法、网络执法、网络司法、网络普法一体推进,网络法治国际交流合作深入开展,新时代网络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走出了一条既符合国际通行做法、又有中国特色的依法治网之路。

【数字文明中国实践】加强“数字法治”护航数字中国

  《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白皮书。徐想/摄

  翻开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白皮书可以看到,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互联网治理机制,搭建起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国际交流平台,加强同各国在网络空间的交流合作,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将于6月25日至27日在山东济宁曲阜举行。在6月16日举行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新闻发布会上,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相关负责人针对ChatGPT等人工智能的发展表示,国际社会亟需共同探索完善人工智能伦理准则、规范及问责机制,确保技术更加透明、可信、普惠,给人工智能及时划出“红线”和“底线”。世界互联网大会还联合15家单位向联合国提交《全球数字契约》提案,针对人工智能监管问题,提出负责任地披露人工智能算法的运行方式、实施人工智能伦理审查等建议。

  数字文明,与“尼”相约。这场会议以“人工智能时代:构建交流、互鉴、包容的数字世界”为主题,多国政要、国际组织代表、企业负责人、互联网精英、专家学者将齐聚一堂,携手共谋数字文明之治。(记者孔繁鑫 曾震宇)

2022年7月12日,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正式成立,从互联网领域的国际盛会发展为国际组织,总部设于中国北京。我们将致力于搭建全球互联网共商共建共享平台,推动国际社会顺应信息时代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共迎安全挑战,共谋发展福祉,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