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8月25日报道 德国《南德意志报》网站8月18日刊登题为《统治世界时间被推迟》的文章,内容编译如下:
越来越多的日常用品被贴上“人工智能”的标签,此举旨在让它们显得特别强大。但正如美国最近的一项研究所表明的那样,人工智能这个标签并不会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反而会降低购买欲望。
事实上,围绕人工智能的炒作现在明显降温。2022年底,聊天生成预训练转换器(ChatGPT)被大肆宣传。许多人觉得一项技术几乎一夜之间就问世了,但现在幻灭感开始出现。当然,人工智能并不是一夜之间出现的。于尔根·施米德胡贝等研究人员几十年来一直在为人工智能奠定基础。通过ChatGPT等所谓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开发商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首次让广大公众看到一个强大的工具正在诞生。它本身可以生成一些东西,例如图像、文本和视频,甚至是程序代码。很多人相信,该工具有一天会超越人类,且它在某些领域已经做到了。
在新版ChatGPT和相关竞争产品的刺激下,人们的期待值立即飙升。然而,这项技术的局限性现在变得越来越明显。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得出的结论是,虽然语言模型已经掌握了遵循相对简单指令的表面能力,但“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些模型具备“差异化思维能力”。
另一项研究(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为其做出了重大贡献)也显示了类似的情况。该研究证明,当前的人工智能模型“在运作和思考能力方面存在严重缺陷”。研究论文作者认为,虽然语言模型具备得出结论的基本能力,但无法可靠地检索这些结论。他们呼吁科学界重新评估这些模型声称自己具备的功能。他们发现,特别糟糕的是,这些模型不仅犯了错误,而且试图用伪论据来支持自己。
但这还不是全部:人工智能模型使用的数据正在逐渐耗尽。有一段时间,它们变得越来越好,因为它们通过耗费巨资使用了越来越多的数据。可以在全球互联网上找到的一切都被使用了。但到了某些时候,即使看似无穷无尽的网络也会被机器吸干。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内容已经由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因此人工智能会学习自己,进而退化。或者正如一位研究人员所问:人工智能是否有因自身排放的“废气”而窒息的危险?
尽管炒作力度已经明显减弱,但该技术领域的霸主之争仍在继续。微软及其合作伙伴OpenAI、元宇宙/脸书、谷歌和亚马逊等大公司继续向数据中心投入巨资。
在美国,人们越来越怀疑众多数据中心的电力供应能否始终得到保证。此外,计算机房还消耗大量的水。
尽管存在所有这些困难和问题,但几乎没有人怀疑这项技术将在未来发挥压倒性作用。在许多领域,它早已融入日常生活。事实上,联网的“亚历克萨”(Alexa)语音系统或智能手机能够理解大部分语音命令。这要归功于极大地提高了它们的语音识别能力的人工智能工具。贸易公司也利用该技术来优化物流和订货流程。
但这项技术的应用尚未取得很大进展,人们的期望被夸大了。这种情况将会改变。许多专家表示,根据迄今为止的经验,没有必要担心人工智能会在可预见的未来导致许多工作岗位消失。相反,它将有助于解决技能短缺问题,并允许人们将日常任务委托给人工智能。(编译/聂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