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ChatGPT,需要“另一种自信”

2023-06-13
来源:文汇报
分享

  随着人工智能愈发深度参与到文化艺术创作中,很多人“坐不住了”,文学界、影视圈、流行音乐等多个领域持续掀起一波波热议——一段AI制作的虚拟表演视频,让演员张颂文直呼“吓得失眠”,担忧“演员这个行业是不是要消失了”;面对“AI孙燕姿”神速繁殖的歌单,“冷门歌手”孙燕姿的小作文刷屏数日,“你并不特别,你已经是可预测的,而且不幸你也是可定制的”透着冷峻洞察;科幻作家刘慈欣自称,有篇大会发言稿让ChatGPT帮忙救急,“写得还不错”,并直言“人们常说人工智能没有灵魂、感受,这或许不过是自我安慰”。

  “ChatGPT的诞生不仅是技术现象,也是文化现象。在这场颠覆式变革中,文学的位置在哪?艺术孵化何以进行?这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书记王伟表示,文艺创作无法回避技术革命带来的时代之问、当下之问,这需要有新思路、新探索、新做法,与新技术共同进步。

  放下傲慢,人类开始“学乖了”?

  “过去我们谈技术、人工智能,往往存在敌对、戒备、不服气等傲慢情绪,要与机器一比高下。多年来人机交互特别是ChatGPT迅猛发展后,人类‘学乖了’,不再那么自信。”近日,文学孵化与ChatGPT研讨会上,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郜元宝表示,以往讨论中创作者容易陷于“大脑无可比拟”“情感无法取代”等观点,但抛开这种武断式自信,人类应生发“另一种意义上的自信”,那就是积极调节心态,相信自己通过学习能够同步更新迭代知识体系。

  这种“学乖了”绝不是“躺平”,而是清醒意识到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已蔓延到人类文艺创作的方方面面,它以巨大的吞吐量、令人目眩的更新速度和深不见底的未知潜力,强劲而醒目地横亘于新时代,是当下创作者需直面的新命题与新处境。

  前不久的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繁荣文艺创作分论坛上,作家韩少功用两个词形容AI的威力——“野蛮上门”且“立等可取”,他提醒有大志向的作家,应该思考在哪些方面补救,在哪些方面奋斗,在哪些地方争取脱困,从而走出创作的危机。

  “人工智能可以复制无数个‘我’,一年‘拍’30部电影,表演由电脑工程师完成……”张颂文思索职业危机的同时,也在撬动表演空间新的缝隙——“AI可能很完美,但人类可能因自身缺陷变得真实,这是AI无法替代的。表演要演绎出生活的真实,在思考如何来源生活高于生活时,不如先想想如何贴近于生活。”

  “ChatGPT是非常优秀的游戏性作家,通过海量阅读,它在文学形式的把握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张生指出,作家对形式的依赖其实远超想象,这个形式不是简单理解的叙事,也包括人物设置等整套范式。而个体作家掌握的形式总归是有限的,但ChatGPT可大大提高把握形式的能力,提供框架性建议。

  “你有多厉害,ChatGPT就有多厉害”

  放下戒备与傲慢,并不意味着“唱衰”“认怂”。业内认为,与其讨论创作是否会被ChatGPT取代,不如探讨如何将人工智能作为辅助工具,更好地“为我所用”。

  “第五、六节中若干词句和情节发展,便是在人工智能中文预训练模型辅助下完成的。”——几年前,作家小白参与用ChatGPT2辅助写作的项目,完成中篇小说《“发挥你的无限潜能”》。他发现,迭代升级过的ChatGPT绝对是辅助写作的贴心工具。“ChatGPT4可以推理出上下文环境中没有提到的事情,并学会对它无法直接感知的物理空间变化做出推测;同时似乎具备了对人类写作而言极其重要的心智理论能力,推测特定情境中不同人的想法、观点、情感变化,甚至懂得如何反讽,通过语言表达来模拟人类情感。”在小白看来,人工智能带来更迫近的命题,已经不是担心“是否取代”,而是变成人类“如何驯化”,我们自己如何与模型共同进步。

  “你有多厉害,ChatGPT就有多厉害。”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邓建国看来,AI与人类共创,内容输出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户提问的能力。“这意味着艺术院校学生如果想真正用好Midjourney、ChatGPT,光懂技术是不够的,同样要活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他提议开设一门课程——和ChatGPT一起创作,让人机互动“为我所用”。

  “有观点认为文学本来就自带AI属性,也有模仿、抄袭、拼贴,是大数据模型训练的结果,只是我们可能不自知而已。”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认为,当下读者越来越不满足于被动的、被作者喂养控制的单线程线性文学,以网络文学为例,网友评论已经直接影响作者的创作。他认为,AI有朝一日一定会“觉醒”,挑战和希望并存,“越有人文精神的人,越要积极投入到新技术中。它会倒逼我们重新去看什么是独创、什么是拼贴、什么是模仿,从而诞生新的创意。”

  “在辅助性写作上,AI对人物、景物、场景等的描写已经很强大,但写故事的能力目前还不足以‘威胁’人类写作者。”上海网络作协会长血红观察到,不少人习惯拿着手机交流,被动吸收画面、音乐、视频,“如果一味倚赖机器,不诉说阐述自己的想法、不进行情感互动,人与人交往变得AI化,这或许是更加危险的情境。”

  更多人在思索:ChatGPT催生的是更便捷、解放不必要劳动力的时代,还是信息垃圾滔天、注意力迅速耗竭的时代?邓建国判断,ChatGPT或能激发人类新的浪漫主义运动。“沃特·翁认为,文字、手抄和印刷术等技术的存在,让浪漫主义运动成为可能。同样,ChatGPT高效生成各种模式化文字,从而让人类腾出脑力来从事更多创造性工作。”(文汇报记者 许旸)